記者 孫妙鴻
發放惠民資金萬1543.6萬元,其中,低保金1024萬元、特困供養金97萬元、臨時(慈善)救助金30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46萬元;
聽民意解民情、化民憂,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愁心事103件;
轄區各類企業全年營業收入31.5億元,同比增長26%; 完成招商引資3180萬元,同比增長6%……
躍然而出的一串串數字成績單,將漢濱區老城街道辦過去一年的工作成色渲染得更靚、更足。這一年,該辦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動力,以“5432”發展思路為抓手,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城市創建、民生保障、社會治理、黨的建設等各項工作,讓廣大市民真切感受到老城街道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社會大局平安穩定、黨的建設提質增效。該辦也因此先后榮獲市委、市政府“平安建設示范鎮(辦)”“安康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先進鎮(辦)”及安康市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等。
學史力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03件
如何在黨史學習中將苦難輝煌的過去、日新月異的現在、光明宏大的未來貫通起來?學史力行是唯一解。老城街道辦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激發黨員干部為民辦實事的激情和熱情。
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老城街道緊密圍繞黨工委“5432”總體工作思路,聚焦“三結合兩帶動”主線,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滿足群眾需求結合起來,主動認領居民群眾的需求清單,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服務理念,扎實開展送學上門、免費義診、法律宣講、義務獻血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打造黨員會客室、智能手機班等特色亮點工作,聽民意解民情、化民憂,積極解決轄區群眾的煩心事、愁心事,切實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見實見效,共解決各類問題103件。
老城街道還以黨建引領,持續推進“四個爭先鋒”。在城市黨建爭先鋒方面,培新街社區黨委被授予“安康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大北街社區黨委被授予“漢濱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成立街道黨代表工作室,構建以街道黨代表工作室為軸心,東(鼓樓)西(培新)兩片黨代表工作室為輻射帶動的黨代表聯系服務群眾機制;在平安建設爭先鋒方面,榮獲市委、市政府“平安建設示范鎮(辦)”和“2020年安康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先進鎮(辦)”稱號;在民族團結進步爭先鋒方面,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成功舉辦第三屆美食文化節,助力民族特色經濟繁榮發展,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在社區服務爭先鋒方面,各社區在安全隱患排查、信訪矛盾化解、防汛減災、常態化疫情防控等各項重點工作中,勇挑責任重擔,顧全大局,攻堅克難,堅持奮戰在一線,努力為轄區市民營造安定、和諧的生活環境。
同時,老城街道還深入推進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將全辦22個站辦所綜合設置為六辦兩所三中心,結合老城轄區少數民族集中居住的實際設立民族宗教事務服務中心,機構設置更加精簡、務實、高效。該經驗做法得到省、市充分肯定,并分別在全省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現場會、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現場推進會上作交流發言。
黨建引領,社會事業發展持續向好
老城街道以建設東關歷史文化街區項目為契機,著力發展文旅產業,持續打造鼓樓街民族夜市城、龍舟文化園特色美食街區,做精做優培新名優特產一條街,打造產業與“商圈”。以“非遺+”產業發展思路,大力推介顧氏民居、安康蒸面、馬忍牙泡饃等特色旅游文化資源產品和特色非遺食品。以美食為媒,成功舉辦第三屆美食文化節,進一步增添老城旅游魅力。
老城街道積極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推動西壩堤防及棚戶區改造項目完成總征收任務99.84%,漢濱區少數民族公墓建設項目已完成道路建設規劃,少數民族福利院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和二期附屬工程,五星街社區辦公用房建設項目已完成選址意見書、土地審批、環評等相關前期手續。
老城街道積極營造營商環境,幫扶轄區各類企業復工復產,各類經濟主體全年營業收入31.5億元,同比增長26%;總產值26.6億元,同比增長26%;增加值9.4億元,同比增長27%;上交稅金0.9億元,同比增長27%;利潤總額2.2億元,同比增長27%;完成招商引資3180萬元,同比增長6%。線上批發零售截止11月份完成13.8億元,占全年任務90%。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8.5%;建立鎮級電商站點1個,年度線上交易額11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9573萬元,培育“五上”企業1家。
老城街道還以建設“生態、宜居、文化、智慧、健康”老城為目標,落實生態環保主體責任,堅決當好秦巴、漢江生態衛士。按照網格化監管體系,落實常態化宣傳和巡查機制,定期開展轄區油煙、噪音、拆遷建筑工地揚塵、漢江河道等綜合治理工作。切實發揮“街辦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聯合市、區執法部門,加強三小五小行業規范管理,強化背街小巷常態化監管,強化綜合監管。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和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嚴格落實“兩違”管控網格化綜合監管制度,全面鞏固提升“無違社區”創建成果,持續保持“兩違”管控零增長。加強沿江水質保護,嚴格落實“河長”負責制,建立“三單”績效管理,發揮“紅袖章”宣導隊作用,確保河段“有人管”“管的住”“管得好”,守護“一泓清水永續北上”。2021年10月,老城街道榮獲安康市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民生改善,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民生關乎萬戶千家的幸福,老城街道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中之重,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百姓的獲得感更強了。
老城街道統籌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工作,全面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去年共發放惠民資金萬1543.6萬元,其中,低保金1024萬元、特困供養金97萬元、臨時(慈善)救助金30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46萬元;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資金152萬元、“解三難”資金6.9萬元;共為80戶困難群眾申請公租房、共產房和住房補貼,住房困難家庭租金補貼188戶37.7萬元;傷殘家庭特別扶助金10.5萬元、失獨家庭特別扶助金54.5萬元、獨生子女父母補助金23.2萬元、獨生子女保健費24.8萬元、失獨家庭一次性補助12萬元、辦理計劃生育家庭意外保險51戶;高齡補貼22萬元。
為切實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老城街道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推行民族工作“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工作模式,健全“三級網絡、兩級責任制”管理機制,抓好少數民族困難家庭的扶貧幫困等。同時,老城街道持續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圍繞群眾關注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搭建街道代表中心聯絡站和社區代表聯絡站,突出抓實熱點難點工作,部門工作評議,民生工作,推動街道人大工作提質增效。并積極構建以黨建引領的街道大平安工作網絡,對平安建設、信訪維穩、安全生產、疫情防控、防汛防洪、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及市域社會治理等工作進行周密安排和部署,通過系列宣傳活動,加大平安建設宣傳力度,營造良好工作氛圍,讓平安意識深入人心。全面推行“321”基層治理模式,發揮綜治中心平臺作用,及時有效排查化解社會治理、信訪維穩矛盾問題,化解信訪積案6件,辦理12345工單400余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安全生產要素保障,安全生產三年行動深入推進,排查整改安全隱患100余處。持續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認真落實食品安全抽檢工作,全年無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