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正飛 羅偉 實習記者 趙漪湉 實習生 余慧中
臨近春節,又逢疫情影響,近段時間市場上出現部分菜價上漲現象。經歷了“豆你玩”、“姜你軍”、“蒜你狠”等這些過去蔬菜市場熱議話題后,今年春節前夕部分蔬菜出現的價格上漲現象,再次引起關注。
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是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活的重大民生問題。此次市場上出現的蔬菜漲價現象影響如何?原因又是怎樣?在穩產保供暢通渠道上,相關部門又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讓“菜籃子”既裝得滿又提得穩?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記者分別前往中心城區部分蔬菜批發市場、大型商超、農貿市場,以及農業農村、商務、市場監管、統計等部門進行了深入采訪。
蔬菜漲了價 該吃還得吃
在城區南門農貿市場,記者見到成排的攤位上排放著大蔥、辣椒、蒜薹、韭黃、蘿卜、白菜等蔬菜。“需要買點啥?”商販熱情招呼著來往顧客。“這韭黃多錢?”“14塊錢一斤。”“太貴了,能不能少點?”“這段時間發價都漲了,我們也不敢多進。”商戶張先生向顧客解釋。
高新區花園大道的萬友水果蔬菜超市是附近居民購買新鮮蔬菜的主要場所。在該超市蔬菜區電子顯示屏上記者看到,大泡椒5.98元/斤、螺絲椒8.8元/斤、小蔥9.8元/斤,本地芹菜5.38元/斤……身著紅色工裝的店員正在菜架前對新上蔬菜分類整理、灑水保鮮。正在該超市挑選蔬菜的趙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平時都來這里買菜,漲個一毛兩毛都能接受,最近漲得比較厲害,尤其是蔥,之前才兩三塊一斤,現在都八九塊錢了。
而在城區三橋寶業批發市場,帶著口罩、身穿棉衣全副武裝的商販、貨運司機,穿梭于市場各攤位前,叫賣聲、問價議價聲不絕于耳。“大蔥六塊二、白菜一塊四、青椒五塊五”“嘿,這么大的價錢!”……
有錢不買臘月貨。今年蔬菜價格漲幅讓從事經營二十多年外地蔬菜生意的王懷安都覺得“意外”。“雖說每到臘月間菜價都會漲,但今年價格確實有點高。像白菜往年批發價在五六毛,這段時間都要到一塊四五;青椒往年兩三塊,現在都得五六塊;其它蔬菜或多或少都漲了價。”
記者在該市場發現,大部分蔬菜不僅比前些時候漲了些,較去年同期相比也高。一直以經營本地菜為主的惠小群今年改了行,開始販賣外地菜,指著身邊成袋的白菜說:“這些白菜都是從山東、河南、四川等地運來的,這些辣椒、包菜來自海南、湖北等地。從海南拉回來的辣椒,剛開始發價四塊多,現在去拉貨都要五塊多,并且越來越少,價格自然越來越高,漲得最兇的還是蔥、鮮辣椒和白菜。”
剛從湖北運回的一車蓮藕正在卸車,兩名工人對其進行清洗。攤主梁女士告訴記者,蓮藕價格今年也漲了,往年每公斤四五元,今年需要七八塊。
供求有變化 原因多方面
“新鮮辣椒上漲,主要和去年天氣有關,咱們這兒市面上辣椒多是南方運過來的,去年夏季南方雨水偏多,冬季比往年都要冷,收成受到影響,再者最近前往南方收購辣椒,發現相比前些年,南方蔬菜種植面積也在縮減。大蔥漲價厲害一是和天氣有關,還有可能和一些大商戶不放量有關。”王懷安這樣認為。
和王懷安有相同看法的梁女士說:“蓮藕進入關鍵生長期時,遇上連日陰雨內澇,光合作用減弱,蓮藕減產。進入去年寒冬,藕田結冰,采收蓮藕難度加大,人工成本增加。因疫情影響,運輸司機存在一定畏懼心理,原來一公里運費只有7、8毛錢,現在最少都要一塊多才有司機跑。多方原因造就人工成本上漲,最終體現在銷售價格上。”
在萬友水果蔬菜超市高新店店長賈寧看來,進入年關,部分蔬菜價格有所上漲是正,F象。近期漲幅明顯,與近期疫情防控和市民集中采購有關;當然少數種植大戶、批發商的囤貨行為,也是導致菜價上漲的因素之一。
市商務局相關人士分析認為,冬季應季蔬菜種類、產量較夏季本身就少,隨著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蔬菜需求占比也不斷擴大,本地蔬菜市場占比較小,市民日常食用蔬菜主要以外地調運為主,加上受疫情影響,很多蔬菜出不了基地,進不來市場,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也就直接體現在蔬菜價格波動上。
據國家統計局安康調查隊流通和消費價格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安康城區鮮菜價格同比上漲了12.8%。通俗來說,2019年12月花100元買的鮮菜,2020年12月則需要花費112.8元。目前我市屬于鮮菜銷量大于產量的消耗地區,當地區位優勢、產業結構和運輸成本對市場鮮菜價格影響較大。通過對比不難看出,我市部分鮮菜價格略高于省內交通便利的關中地區。同時,今年的低溫天氣對鮮菜生產各環節也有一定的不利影響。雖然目前氣候、節日等因素在短期內對鮮菜價格產生一定影響,但此類影響不具備長期性且作用有限。預計鮮菜價格大概率將在季節性合理范圍內波動,保持溫和可控的態勢不會改變。
對于價格上漲原因,相關人士認為,除天氣、種植面積、資本介入的可能、人工成本、飲食習慣、疫情防控需要之外,安康區位因素、產業結構和運輸成本也對市場菜價影響至關重要。我市現在還屬于交通物流網的末端,交通閉環尚未完全形成,雖然對滿載而來的車輛有“綠色通道”,但返程時本地沒有適合農產品,免不了費,運輸成本自然也就增加了。
借助有形手 多選又美味
寶業批發市場從事蔬菜批發生意已有七八年的張先生,提起最近菜價上漲卻頻頻搖頭。他所經營的大蒜、萵筍、胡蘿卜等價格不漲反跌,其中大蒜價格在去年賣到四塊八左右,如今卻只能賣三塊錢;萵筍前段時間發價能到一塊八到兩塊錢。采訪期間,有顧客向張先生詢問萵筍價格,他給出的報價只有一塊二每斤。面對這些蔬菜不漲反降現象,張先生說:“價格的升降都是蔬菜市場的正,F象,很多因素的影響都會反映到價格上。”
無獨有偶,做菌類生意的章女士也向記者反映了類似情況。在現階段蔬菜價格上漲的趨勢下,她所經營的平菇、香菇等菌類價格基本沒變,與去年同期持平,金針菇的價格還有所下跌。問及銷量時,章女士表示,不僅價格沒漲,而且銷售量還比往年降低了一半左右。
采訪中,記者在市場價格調查中也發現,并非所有的蔬菜都在一味地抬高身價,有部分蔬菜的價格較以往基本持平,或有所下降。比如西紅柿、黃瓜等蔬菜的價格沒有太大變化,之前漲幅大的“蒜你狠”、“姜你軍”,也已經從十幾塊錢的高位回歸正常水平了。
據了解,目前蔬菜價格整體上漲屬于以往價格波動范圍內,相關部門也加大了蔬菜儲備和市場投放力度。建議市民不妨嘗試選擇未漲價或漲價幅度小的蔬菜,作為替代品,根據日常所需的營養結合家庭預算,合理配置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截至目前我市已儲備冬春蔬菜2328噸,超額完成今年承儲任務。今年冬春蔬菜儲備期為2021年1月6日到2021年3月6日,共60天。在省上明確的9個儲備品種范圍內,我市根據居民消費習慣,確定儲備品種為大白菜、圓白菜、白蘿卜、胡蘿卜、洋蔥、土豆、大蔥、冬瓜、黃瓜等9種耐儲存、易周轉蔬菜;中心城區儲備任務為2200噸。同時,還將增加部分調劑蔬菜品種,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
漢濱區市場監管局價競所負責人惠生兵告訴記者,不久前他們也對城區商超和農貿市場逐一進行了巡查,價格都在可控范圍內,部分反季節蔬菜價格較其它月份有所上漲,屬正常市場現象。為維護正常市場價格秩序,防止各類價格違法行為發生,1月18日他們還向全區各行業經營者及相關單位發出《關于規范春節期間市場價格行為的提醒告誡函》,對經提醒告誡仍拒不整改的價格違法行為,將依法嚴肅查處。